首页 资讯 正文

邯郸峰峰矿区“白茬山”重新披绿装

体育正文 240 0

邯郸峰峰矿区“白茬山”重新披绿装

邯郸峰峰矿区“白茬山”重新披绿装

成语“可触可感”、文旅“出圈(quān)走红”、产业“升级换代”……行走在河北邯郸的城市街巷、旅游景区、企业车间,这座三千年未改名的古城处处洋溢着新兴(xīnxīng)的活力(huólì)。 邯郸,历史底蕴深厚。8000多年前(qián),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便在(zài)此繁衍生息,开启农业文明新纪元。古本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商末殷纣王(yīnzhòuwáng)在邯郸建(jiàn)“离宫别馆”,印证其建城史已逾3100年。战国时期,邯郸作为赵国都城,历经八代王侯,繁华延续158载。西汉时期,刘邦封其子如意为赵王,重建邯郸宫城。境内的古邺城,曾先后为后赵、冉魏、前燕、东魏(dōngwèi)、北齐国都,曹操在此修建了著名(zhùmíng)的铜雀、金凤(jīnfèng)、冰井三台。 在政治(zhèngzhì)、经济、军事各种文化的交融辉映下,邯郸诞生了(le)超过1500条相关成语,被誉为“中国成语典故之都”。 负荆请罪、围魏救赵、完璧归赵、毛遂自荐、胡服骑射……这些成语典故如颗颗明珠镶嵌于历史长河。跨越千年,如今成语文化在邯郸重焕(zhònghuàn)生机,融入(róngrù)现代生活(shēnghuó),成为城市新名片。 10月4日(rì),游客在位于河北省(héběishěng)邯郸市磁县的北朝考古博物馆内观看文物陈列。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为了让成语在邯郸变得“可触可感”,当地成立了邯郸成语文化(wénhuà)发展(fāzhǎn)中心和邯郸成语文化研究会,并依托邯郸学院组建了中国(邯郸)成语学术委员会。这些(zhèxiē)研究团队积极携手国内外专家学者,深入挖掘成语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现实(xiànshí)价值,为城市注入独特文化韵味。 “‘完璧归赵’这道菜,‘玉璧’用(yòng)冬瓜雕琢而成,点缀仙贝和鱼子酱,图案更加立体。”邯郸市(hándānshì)春(chūn)满园饭店餐饮总监魏生瑞介绍,饭店厨师积极参与市商务局组织的成语典故宴研发,已推出“才高八斗”“一清二白”等30多款以成语命名的菜品,吸引众多(zhòngduō)食客(shíkè)前来品尝。 在邯郸街头,一辆辆车身张贴成语(chéngyǔ)(chéngyǔ)典故彩绘的公交车穿梭(chuānsuō)往来。车内,与成语相关的卡通小挂件、贴画扶手、灯带点缀其间,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成语故事小视频(xiǎoshìpín)。邯郸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这些公交车是移动的“成语展厅”,全市已(yǐ)推出26路、39路等多条特色成语公交线路,覆盖主城区及多个景区。 光明大街的夜晚,108个(gè)拱桥式成语(chéngyǔ)灯箱点亮夜色,街道两侧(liǎngcè)还设有30组互动式成语装置。触摸感应灯箱可聆听成语典故语音讲解,扫码还能观看AR动画。 从饮食出行到休闲娱乐,再(zài)到经济发展,邯郸的成语文化如(rú)丝线般织入日常,融入百姓生产(shēngchǎn)生活的方方面面,悄然提升着城市的气质。邯郸市虹光(hóngguāng)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东山介绍,公司将成语图案融入产品设计,生产的艺术井盖远销东南亚国家,深受客户欢迎,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(zēngzhǎngdiǎn)。 2025年1至4月,邯郸成语文创类产品数量增长50%。“五一”假期(jiàqī),邯郸市博物馆文创店铺总销售额(xiāoshòué)突破(tūpò)93万元,同比增长312%,成语冰箱贴、书签等产品一度供不应求。 10月3日,游客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娲皇宫景区游览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 李鑫 摄(shè) 漫步邯郸古道,可享古时市井之乐;走进赵都礼宴剧场式餐厅,可品战国宴飨之美;小住露营基地,还(hái)可赏花垂钓,体验现代别样(biéyàng)休闲时光……在邯郸旅游,游客可以穿越时空(chuānyuèshíkōng),感受古韵今风交织的魅力。 邯郸积极(jījí)整合历史文化资源,让游客寻古访今,尽享文化盛宴。 邯郸(hándān)道,太行山东麓大道的重要路段,明清(míngqīng)时期邯郸古城南门通北门的核心街道。2025年(nián)1月25日,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重装(zhòngzhuāng)开街,将学步桥、武灵丛台、秦皇故里等景点串珠成链,成为文旅新(wénlǚxīn)名片。春节(chūnjié)、“五一”期间,这条2公里多长的街区迎来游客超100万人次,连接南北段的人民路过街天桥更成网红打卡点。“短视频上刷到好几次邯郸道,这次带孩子来玩,远超预期!”来自北京(běijīng)朝阳区的游客刘平表示会推荐更多朋友前来。 曾经的广府古城,下午五六点便趋于安静。如今,每天这个时段却迎来游客高峰。广府管委会文旅局局长周芝宏说,每晚南(nán)城墙上演以“梦回邯郸”为主题的光影秀,在光影交错中展示邯郸历史;护城河上推出(tuīchū)“一船阅尽三千年”夜游光影秀,串联起(qǐ)从春秋战国(chūnqiūzhànguó)到(dào)近代的十大场景。“游客从逛半天到住一晚,有效拉动了文旅消费。” 10月2日,游客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(de)响堂山石窟景区参观游览。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(shè) 在深挖历史(lìshǐ)文化资源的同时,邯郸努力做好文旅供给侧创新,延长(yáncháng)产业链条,带给游客新的体验。 夜幕降临,打卡新地标赵都礼宴剧场(jùchǎng)式餐厅一座难求。步入餐厅,宛若置身战国盛宴。古朴典雅的装饰尽显赵国(zhàoguó)风华,身着战国服饰(fúshì)的演员载歌载舞演绎历史典故,仿古餐具(cānjù)酒具让宾客仿若与古赵国君臣举杯畅饮。这一深度融合赵国历史文化,集餐饮、演艺、互动体验于(yú)一体的创新业态,已成为展示邯郸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和拉动夜间消费(xiāofèi)的强力引擎。 邯郸市复兴区紧抓(jǐnzhuā)户外露营热潮,突破“一顶帐篷一张地垫”模式,精心(jīngxīn)打造“露营+赏花”“露营+垂钓”“露营+研学(yánxué)”等场景,为游客提供花田、林下、湖畔等特色场地。“场景创新带来新奇体验,创造了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,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。”复兴区康庄(kāngzhuāng)乡中庄村露营基地(jīdì)负责人李宁说。 “‘邯’情脉脉(mòmò),‘郸’等你(nǐ)来”——这句金句已成为(chéngwéi)当地文旅宣传的响亮口号。邯郸市制定出台《邯郸市文化旅游业(lǚyóuyè)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,确立了“点上发力、系统提升(tíshēng)、建成著名(zhùmíng)旅游城市”的“三步走”发展路径。副市长任华山表示,邯郸正以文旅思维系统谋划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,让文旅产业成为驱动城市转型升级、提升综合实力的新动能。 2024年,邯郸全年(quánnián)接待游客1.03亿人次,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20.9%。2025年一季度,接待游客量(yóukèliàng)同比增长13.9%,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。 10月5日,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内参观(cānguān)。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作为经济重镇,邯郸过去的产业结构(chǎnyèjiégòu)相对(xiāngduì)偏重。如今,这座活力之城正通过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与全新业态开拓(kāituò)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在燕赵大地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。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速推进。钢铁、冶金等行业引入智能化技术,产品附加值显著(xiǎnzhù)提升(tíshēng),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。 “这根银色(yínsè)铁棒中段长约30毫米的区域是超纯铁,凝聚了10多项国际领先技术(jìshù),每克市场价格数百元。”河北龙凤山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(gōngsī)董事长白居秉介绍,公司不断转型升级,从生产(shēngchǎn)普通纯铁到量产高纯铁,效益显著。通过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联合攻关,公司打破了国外(guówài)在超纯铁提纯技术上的垄断,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。 在(zài)成安县的北京市阀门(fámén)总厂股份公司智能铸造车间,机械臂正按预设程序浇注阀门毛坯。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锦标称,智能车间产品在提升尺寸(chǐcùn)精度的同时,废品率从传统工艺的5%降至(jiàngzhì)1%以下。智能化改造通过全流程数字化重构,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,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。 邯郸(hándān)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国群介绍,邯郸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,推动企业锚定高端化、智能化(zhìnénghuà)、绿色化方向,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并鼓励钢铁、焦化、水泥、火电等行业企业环保(huánbǎo)绩效创A创优,力争达到(dádào)行业环保治理最优水平。 战略性(zhànlüèxìng)新兴产业在邯郸悄然崛起。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企业(qǐyè)坚持创新发展,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。 冀南新区的中材科技(邯郸(hándān))风电叶片(yèpiàn)有限公司车间外,超过百米长的风电叶片正装车运往内蒙古赤峰和甘肃酒泉。冀南新区科学技术局局长(jújúzhǎng)张劲峰说,中材(邯郸)的风电叶片从(cóng)建厂初期的56米升级至108米,2020年其研发基地也落户邯郸。风力发电涉及上万种(shàngwànzhǒng)零部件,冀南新区通过重大项目引进、产业链招商,吸引众多配套企业入驻,以(yǐ)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。 与此同时,邯郸市积极(jījí)开拓全新业态。在推动“一县一品”的同时,鼓励各地针对特色产品(chǎnpǐn)开展“一品一播”,借助互联网拓宽销路。 目前,邯郸已筛选3100多个本地“好物(hǎowù)”,培育主播1.3万余人。复兴区前牛(qiánniú)叫村(cūn)党支部书记韩景旺表示,村里(cūnlǐ)种植的金丝皇菊过去只在周边销售,如今通过网络销售,销售额翻了一番,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。 数据显示(xiǎnshì),2024年,邯郸地区生产总值(shēngchǎnzǒngzhí)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6.1%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5%,增速双双位居全省首位。今年一季度,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4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7%,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位(dìèrwèi)。这份亮眼的(de)成绩单,彰显了邯郸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,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邯郸峰峰矿区“白茬山”重新披绿装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